索取資料
目錄

課程回顧-【心理】從潛意識到自我覺察:解鎖牌卡藝術療癒的跨世代心理應用

本次工作坊由潘潘老師主講,融合心理學理論與藝術創作,帶領學員透過非語言表達進行潛意識探索與自我覺察。課程以「主觀表象理論」為基礎,運用塔羅牌、OH卡、拼貼藝術、粉彩黏土等多媒材,協助學員打開內在對話之門。

  課程回顧-【心理】從潛意識到自我覺察:解鎖牌卡藝術療癒的跨世代心理應用

潘潘老師介紹藝術療癒中的轉化療癒

五大療癒階段

  1. 啟動階段:以呼吸冥想與身體掃描建立安全空間。
  2. 牌卡探索:結合圖像與文字卡,運用榮格的積極想像技術進入潛意識。
  3. 藝術創作:透過非慣用手繪畫、閉眼塗鴉等方式釋放心理能量。
  4. 內在對話:應用完形治療的空椅法,與創作中的象徵角色互動。
  5. 整合落實:將創作覺察轉化為行動,如書寫覺察日記、建立個人儀式。
20250412心理實務課程
老師帶領同學們進行繪畫療癒

跨世代應用案例

  • 兒童族群:動物牌卡搭配手指畫釋放情緒
  • 青壯年族群:生涯卡拼貼協助釐清職涯目標
  • 銀髮族群:曼陀羅創作結合家族牌卡探索生命歷程

專業助人者的進階應用

課程設計「助人風格定位系統」,配合 MBTI 性格測驗與創作內容分析,協助學員建立個人助人定位:

  • 直覺型:適合象徵隱喻解讀
  • 感官型:擅長結構化媒材引導
  • 情感型:適用於創傷修復主題
  • 思考型:可運用於認知行為技巧結合

課程回顧-【心理】從潛意識到自我覺察:解鎖牌卡藝術療癒的跨世代心理應用

同學透過繪畫轉化療癒了解自己的內心

圖像符號學與潛意識筆觸解碼

課程中介紹了23種常見筆觸的心理意涵:

  • 重複塗黑:象徵情緒淤積
  • 透明疊色:自我防衛運作中
  • 密集打圈:反覆處理未解事件

心理證照對接與實務應用

工作坊內容可銜接心理諮商師與藝術治療師之專業進修時數。成果作品可應用於:

  • 個案概念化報告撰寫
  • 社區心理衛生活動設計
  • 企業 EAP 員工協助方案

課程回顧-【心理】從潛意識到自我覺察:解鎖牌卡藝術療癒的跨世代心理應用

老師帶領同學了解牌卡和藝術療癒的關係

學員回饋

「我終於學會把心理理論應用在實務中,透過牌卡延伸房樹人測驗,讓晤談更有深度。」— 李小姐,兒童心理輔導員

「撕貼創作讓中年個案快速釐清自我定位,三次晤談就突破困境。」— 陳先生,資深社工

結語

當代心理工作已邁向整合與創新,潘潘老師透過嚴謹的系統設計,將藝術與牌卡從「靈感」轉化為「技術」,不僅可教、可驗證,更可落地實踐,是心理從業者在AI時代不可取代的專業力。

其他推薦文章
最新文章

No posts found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