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回顧-【自然醫學】想得到都可以刮,教你怎麼刮痧
- 日期:

本次實務課程,永誠邀請到在自然醫學上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楊幀傑老師。楊老師畢業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系,在美國德州理查森研究所獲得自然醫學博士,專長是脊骨與結構調理。
本次課程的主題是刮痧,你想的到的地方都能刮痧,只是看會不會刮,今天課程楊老師會教大家如何刮!
大部分疾病都是由於氣血瘀滯造成的,「痧」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物,「出痧」意味著「給邪以出路」,從而改善氣血平衡。
2可刮
- 肌肉多的部位:例如身體背面、四肢等。後頸則可以刮。
- 晚上也可以刮,但要刮輕一點。
3不可刮
- 脖子前方不要刮,因為有重要的神經、血管通過。
- 同一個部位不可以每天刮痧。
傷口處、瘀血處、皮膚有問題,孕婦不可刮。
刮痧要注意力道,先輕後重,並注意被刮痧者的反應,不可以過痛。
刮痧應用
中暑可刮痧,刮痧完後可以加入局部穴道輕刮。
拔罐應用
當遇到「陰虛陽實、陰實陽虛」,拔罐時水氣會被拔出來,身體這時屬於比較熱,水這時候屬於液狀。有痰的話要處理肺,肺主津液交換,才能改善水氣的問題。
風寒暑濕燥熱(火),為中醫說的六邪,六邪幾乎不會單一出現。熱的話都會伴隨另外五種的其中一種出現,1+1出現,熱會導致發炎。
自然醫學的核心就是陰陽平衡。
歡迎各位同學報名永誠自然醫學學位與實務課程!